古希臘

来自世界大典

古希臘於西元前八世紀時主要為城邦政治,因地形崎嶇,一座城即為一個獨立邦國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斯巴達雅典,皆位於巴爾幹半島

城邦政治[编辑]

斯巴達以農業為主,實施軍國主義,崇尚武力,男子從小就要接受嚴格軍訓。並強調紀律、勇敢,但也造成文學藝術不發達。

雅典則是工商業興盛,採用民主政治,公民[註 1]可直接參與政治事務。以抽籤選出官員。並把可能危害城邦的人的名字刻在陶片上,再投票表決是否放逐此人。這種方式稱為「陶片放逐制度」,可避免雅典的民主政治受威脅。其文化藝術興盛。

波希戰爭[编辑]

西元前492~479年波斯帝國意圖將巴爾幹半島納入版圖,而雅典領導之希臘城邦聯軍前去阻擋波斯,最後為希臘勝。

此事件過後,文明發展重心從西亞轉至地中海,且希臘進入黃金時代,有「西方文明的搖籃」之美稱,開啟地中海時代

馬拉松長度的由來也是因為此事件:菲力彼得斯在希臘於馬拉松打敗波斯後,飛奔至雅典傳報此訊息,而說完後就倒地不起。從馬拉松到雅典的這段距離正是馬拉松的長度。

伯羅奔尼薩戰爭[编辑]

西元前431~404年,斯巴達和雅典互相爭霸,最後兩敗俱傷。結果北方的馬其頓王國就將希臘納入版圖。

文化[编辑]

希臘古典文化對後世的歐洲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,其重視人與事物的整體性,相信有和諧完美的最終型態。

文學[编辑]

西元前八世紀,荷馬等人整理希臘古老傳說,編成《伊里亞德》、《奧德賽》。

史學[编辑]

史學家希羅多德波希戰爭為題材,著有《歷史》(History)。後被稱為史學之父,而其書名也被當作過去事情的通用名詞。

哲學[编辑]

西方哲學的發源地就是希臘,而其探討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的關係,強調理性,發展重要的哲學概念:倫理道德、人生意義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並稱希臘三哲人。

藝術[编辑]

均衡、對稱呈現美感,當時的建築雕塑繪畫都有符合此特色。對現在有影響,如現代建築仍喜歡效仿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德嫩神廟 (巴特農神殿)之神殿及列柱。

宗教[编辑]

為多神信仰,且人神同質,並編出神話故事,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專門的神祇掌控,而這些神祇都有七情六慾,會依自己心情來決定造福或降禍人類。並定期舉辦祭典,演戲以取悅眾神。後逐漸發展為喜劇和悲劇。

而奧林匹亞運動會是為了以藝文活動、運動競賽取悅眾神,也是為了祭祀天神宙斯及練習戰技而定期舉辦體育競技。西元前776年首辦於奧林匹亞西元394年羅馬帝國基督教為國教而停辦,西元1896年復辦於雅典。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前身。

參考文獻[编辑]

  • 《國中歷史3上》,翰林出版,2013年4月版

注釋[编辑]

  1. 成年男子,不含奴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