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山巖觀音寺

来自世界大典

壽山巖觀音寺,俗稱「嶺頂觀音媽廟」,位於桃園縣龜山鄉嶺頂村,是中華民國國家第三級古蹟,為桃園縣最古老的廟宇

興建背景[编辑]

相傳1742年(乾隆7年),有一位來自廣東嘉縣的順寂法師(俗名鄧定國),從南海普陀山潮音寺恭請觀音像,渡海來台,在滬尾港(今八里)登岸,至嶺頂村榕樹下時,觀音託夢欲在此建廟,於是將神像安奉在當地,因嶺頂村位於台北往桃園的縱貫公路旁,乃南北往來大道所經,參拜者日眾。1763年(乾隆28年),舊路坑莊民張志榮為酬神恩,獨資興建茅屋以安奉神明,名為「三草庵」,即是壽山巖觀音寺的前身,從此信徒日增。
1793年(乾隆58年),福建水師提督台灣總兵正黃旗蒙古哈當阿南下平定盜亂,經過此庵時,許下盜亂平定後就改建佛寺的心願。1795年(乾隆60年)戡平盜亂,於是召集士紳大戶籌建壽山巖觀音寺,至1797年(嘉慶2年)完工,正式定名「壽山巖」,哈當阿親題「慈航廣濟」匾額懸於正殿。 此後,屢有增修。1860年(咸豐10年)及1864年(同治3年)經歷兩次地震,牆垣部分倒毀,龜山五大坑(塔寮坑、新路坑、舊路坑、楓樹坑及兔子坑)信徒捐募重修,明顯的祭祀圈已然形成。 現今所見之壽山巖外觀主要修建於1915年大正4年)-1916年(大正5年)的日治時期,因當時白蟻蛀蝕,寺宇傾頹,信眾推舉呂深波為總董事推動修建事宜,聘請著名土木大師陳應彬主持兼造,完工後雕梁畫棟,佛殿更形壯麗。
1963年壽山巖成立財團法人,又集資重修後正殿,並增建牌樓鐘鼓樓、東西廳等建物,於1970年完工,寺宇規模進一步擴大;最近一次增建則是從1986年1989年在正殿後建凌霄寶殿一座。

古蹟[编辑]

1985年8月19日,經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。

建築藝術[编辑]

壽山巖以蟠龍柱的前檐廊為正面,全由觀音山石雕成「弓」彎曲代表龍身。中門下的石門臼,左右各雕有書、畫圖像,整座廟也因這些精緻的雕飾與結構,呈現金碧輝煌的氣勢。
壽山巖的雕飾可分為木雕石雕彩繪泥塑等。木雕是壽山巖最重要的裝飾之一,題材大多為花鳥、走獸、吉祥物、人物等,並採取對稱的佈局。山門為主要門面,因此裝飾性要求明顯,佈滿豐富的精雕題材。 正殿屬祭祀空間,加大尺度的架構與樸實穩重的裝飾,顯現出莊嚴肅穆的氣氛;門廳及正殿檐柱的蟠龍石柱以石雕方式呈現,其中人物多為半浮雕,花鳥則為淺浮雕,走獸表現最生動,是以圓雕呈現。

参考文献[编辑]

桃園縣龜山鄉公所,《龜山鄉志》,2005.9

國家文化總會,《桃園縣鄉土DNA-藝術與人文教材資料彙編》,2008.1